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人到中年,从年少轻狂读书少到生活的磨砺、工作的压力,人生的阅历在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却显得苍白,每每写一些东西,总有力不从心、江郎才尽之感。真遗憾自己介入太迟。现在深切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学习、修炼内功势在必行。
驰骋于书海中,才觉书中的天地是如此广袤,五千年的华夏历史长河任你游历,天南海北的大千世界任你闯荡,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时刻,任你随心所欲的穿越其中,逍遥自如。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有亲切感,如见亲友故人,如见良师姐妹。读书不仅在读,而且是在和古人今人历史现实促膝谈心,交流思想感情。
清代学者金缨所著《格言联璧•学问类》中云:“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这种读书境界,是很多人的共同体会。明代吕坤说:“读古人书,如能随处印证,正如聚古往今来许多良师益友,日夕切劘(mo摩),哪得无益?”和他同时代的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叙述了自己的感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容,未信我庐别有春。”
读书是一种乐趣。明朝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讲:“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宋朝朱熹的《四时读书乐》说得妙极了:“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读书是一种嗜好。读书能上瘾,所谓“书痴者艺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过:“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读书是一种饮食。读书进入境界之后,虽废寝忘食而不困乏。宋人杨万里的《读诗》就是这种感受的真切写照:“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王安石的号叫半山,因为杨万里喜欢读唐诗和王安石的绝句,所以不吃早饭也不觉得饿。清人袁枚也在《遣怀杂诗》中说:“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读书的滋味,比三年的陈酒还要香。
读书是一种修炼。读书,是人一生最好的修行。多读书,才能修好气质,塑造风骨;多读书,人生才会开阔起来,妙趣横生;多读书,人生不会变老,只会变好。清代郑板桥在《题画》中写道:“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先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没有这种体会,是写不出这种话来的。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阐明了读书就是接受教育,让大众掌握知识,服务人民。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在书海里徜徉,精神世界不再空虚,灵魂有了安放的地方,闲暇之余,沏一壶茶,捧一本书,何其洒脱,今生与书为伍,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清纯,少一份粗俗,多一份儒雅。
潜心书海,酿就读书人无拘无束的读书快意,但愿我们都能读出黄金屋,读出颜如玉,因为书海藏金、其乐无穷!
(作者:刘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