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 不负谆谆嘱托

今年今日,巍巍秦岭,春风和煦。目光所及,绿色奔腾,翡翠画卷。

那年今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山脉,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强调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一枝一叶总关情,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牢记嘱托,夙兴夜寐。陕西林业部门牢记使命,挺膺担当,踔厉奋发,切实把秦岭生态保护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一号使命”,不折不扣当好生态卫士,谱写了陕西生态空间阔步迈向深绿的新篇章。

守护秦岭生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陕西林业部门不遗余力。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实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稳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和秦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申报秦岭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积极探索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一系列秦岭生态空间治理的举措,成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中国顶级生态空间的秦岭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秦岭绿些,再绿些...或许是最直白的成效和夙愿。

三年的时光,懂秦岭的林业人,把这绵延的山水养护得愈发眉清目秀。如今,独享“中华祖脉”尊荣的秦岭,在陕西境内有着82%以上的森林覆盖率,89%以上的生态空间面积,已经成为全国最绿的区域之一,也是全国生态系统最完整、生态功能最全面、生态服务最优质的绿色碳库、绿色水库、绿色储能库和生物基因库。

“秦岭生态环境质量呈逐年向好发展趋势”

这是2020年秦岭生态环境状况卫星遥感监测的评估显示。我们必须要向一些总结上出现的数据和文字,布兵列阵接受检阅,以证实陕西秦岭生态空间这一绿色基调。与2007—2014年整体情况相比,秦岭植被覆盖明显改善,西部边界地区改善幅度近20%、东北部分地区改善幅度达到30%以上。秦岭土壤湿度逐年增加,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平均值增幅达50%。近五年秦岭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区域占比超过96%。

秦岭成为野性的天堂,秦岭生物多样性尽显风华。

且看秦岭山水间,春天欲烈的生机激发出心照不宣的生命节奏。翩跹起舞的7000余只朱鹮延续着繁衍生息的奇迹。345只秦岭大熊猫安然享受着秦岭的馈赠。秦岭秘境中稀有的独叶草、羽叶报春、华山新麦草等植物,不断地刷新我们的认知。周至自然保护区百余只金丝猴集体过河的惬意有趣,洋县上空“国宝大战”游隼击落朱鹮的生存之争,“森林战神”金猫身披不同华服亮相秦岭....秦岭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无数精彩和惊奇。秦岭里的生灵们诠释着人与自然的约定。

持续恢复的秦岭生物多样性,物华天宝的背后离不开陕西林业人的躬身力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持续不断地加大秦岭生态修复力度。在秦岭生态保护核心区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使得秦岭拥有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总面积0.92万平方公里,占秦岭面积的15.81%。涵盖1个国家公园、32个自然保护区、14个风景名胜区、7个地质公园、49个森林公园和11个湿地公园。“豪横”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栖息活动半径,有效保护了全省75%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

其中引人为傲的当属濒危物种种群的复壮成果。做为拯救珍稀濒危物种的典范,7000余只朱鹮鹮美天下。“南竹北移”成功引种保存竹类20属180余种。成功繁殖朱鹮个体10余代,在汉中洋县、安康宁陕、西安周至、铜川耀州、宝鸡千阳、渭南华阴和渭南临渭等地实施朱鹮野化放飞15次共271只。近三年秦岭大熊猫人工繁育11胎15仔。秦岭6市人工繁育林麝存栏数量超过3.6万只,居全国第一。欣慰的成果树起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杆。

筑起秦岭文化新高地,凝聚秦岭保护意识。

“中央水塔”“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的重要论述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守护和传承好秦岭优秀文化成为社会共识。近几年,关注秦岭、走进秦岭的生态文化产品精彩纷呈。电影《鸟语人》《爷爷的牛背梁》《红豆杉之恋》;专著《秦岭简史》《中国秦岭》;《听秦岭.明星动植物科普有声读物》《我们的绿水青山》原创融媒自然体验节目.....全面展示了秦岭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的多姿多彩,秦岭已成为陕西的靓丽名片。

秦岭范围还建成了23处自然教育基地、6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条生态探秘线路,每年大约150万人次青少年走进这里,开展自然教育、研学等活动。秦岭国家植物园、“秦岭四宝”科学公园成为展示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持续举办的朱鹮文化宣传活动搭建起秦岭文化交流平台新高地,秦岭大熊猫之名广为人知,“朱鹮从秦岭起飞”成为世界共识。

念兹在兹,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秦岭横亘于此,保护于此。自然、美丽、和谐正是祖脉秦岭应有的自然霓裳。

来源|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