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腾格里,三代治沙情。是怎样的决心,让6位农民扛起治沙的铁锨?是怎样的坚守,让子孙后代立下“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的誓言?是怎样的奋斗,让不毛之地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
“戈壁滩,古道边,荒漠连天;土也黄,天也黄,沙尘常现……”40年前,甘肃省古浪县饱受腾格里沙漠侵袭,其中最大的风沙口八步沙,更是一片不毛之地。
1981年,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等6位农民,自发组建集体林场——八步沙林场,联合承包沙地治沙造林,义无反顾向茫茫沙漠发起挑战,开启了漫漫治沙路。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寓意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作为中国四大沙漠之一,腾格里沙漠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在八步沙,腾格里沙漠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给周边10多个村庄、超过13.3平方公里的良田和当地3万多名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过境公路、铁路造成巨大危害,无数人被迫背井离乡,逃离荒漠。“六老汉”不愿辛勤种下的庄稼屡屡被风沙侵袭,承包了7.5万亩治沙任务,决定在八步沙种树。治沙造林初期,条件设施简陋,仅有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和几把铁锨。春秋时节,是压沙栽树的黄金期。为了赶进度,“六老汉”全家动员,6个家庭40多人全部上阵,还雇了不少邻居去帮工。为了省时间,他们索性卷起铺盖住进沙窝里。没有房子住,就在沙地上挖个壕沟,用柴草搭上个地窝铺住。没有炉子生火做饭,就用三块石头支口锅,开水泡馍来充饥。大风一起,沙子刮到锅碗里,吃到嘴里把牙齿咯得吱吱响。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栽植的树苗次年春季一场大风就能刮走六七成,但他们坚信“只要有活的树,就说明这个沙能治”。经过反复摸索,最终探索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技术,总结出“稻草沙障+沙生苗木”“治沙要先治窝、再治坡、后治梁”等治沙模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提高,第二年苗木成活率达76%、保存率达70%。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他们先后治理沙漠7.5万亩,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使近10万亩农田免受风沙侵蚀,治沙效果初步体现。青丝变华发。“六老汉”的儿孙从父辈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铁锨,治沙事业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八步沙“六老汉”治沙工作照
八步沙二代治沙人
2000年起,郭朝明的儿子郭万刚带领贺中强、石银山、罗兴全、程生学、王志鹏等第二代治沙人走进了八步沙,坚持“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并立下誓言:治沙的步伐一刻不能停歇,一定要把父辈肩上治沙这面大旗继续扛下去。第二代治沙人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远离林场25公里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累计在该区域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治理区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治沙效果跨越式提升。2009年,林场引进市场机制,成立了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在麻黄塘治沙环路沿线完成治沙造林4.6万亩,并承包15.7万亩封禁保护区管护任务。2016年起,在完成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治理后,以年仅21岁的郭玺(郭万刚的侄子)和大学生陈树君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治沙人来到八步沙林场。他们在传承发扬前辈治沙造林精神的同时,不断探索科学高效治沙造林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在第二代治沙人的带领下,引进了工程机械治沙技术,大规模压沙治沙,不畏艰辛,接续奋斗。依托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三北防护林、规模化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采取工程固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的措施,在县城北部沙区风沙前沿和重点风沙口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活动。累计完成治沙造林10.2万亩、退化林分改造10万亩,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实现了由沙漠到绿洲的转变。目前,八步沙林场打破原有家庭联户式承包经营模式,成立了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并利用八步沙独特自然地理条件,建成相关设备齐全的林下养鸡场,创建了“八步沙溜达鸡”有机绿色品牌,“溜达鸡”现有存栏量3万只,每年出栏5000只,年收入可达50万余元,实现了沙漠变绿、治沙人致富的目标。
林场组织群众在黑岗沙植树
40多年来,“六老汉”三代人不惧恶劣环境和防沙治沙的艰难困苦,与干旱和风沙顽强抗争。先后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28.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近2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多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以及花卉、观赏苗木1000多万株。在不毛之地的腾格里沙漠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绿洲变金山的转变,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考察期间乘车前往八步沙林场。习近平举目远眺,察看林场整体风貌,听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整体情况汇报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几位林场职工正在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习近平走过去,向他们询问作业方法,并拿起一把开沟犁,同他们一起干起来。习近平对他们说,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的“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要共产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就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至今,八步沙林场先后荣获60余项荣誉称号。中宣部授予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草局授予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称号。“六老汉”中的石满、张润元先后荣获“全国治沙劳动模范”“第四届地球奖”荣誉称号,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被授予全国“林业英雄”称号。
第二、三代治沙人背草治沙
如今,八步沙林场坚持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沙产业。林场主动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林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按地入股、效益分红、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公司化林业产业经营机制,帮助移民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大力挖掘发展沙漠旅游资源,利用八步沙林场的沙地、林地、草地等自然资源和传统村落,打造体现“六老汉”等治沙人的当代愚公精神和几代人治沙群体智慧。兼具党性教育、生态研学、绿洲休闲及乡愁记忆的“两山”实践创新示范生态旅游区,集中展示八步沙生态治理成果,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老汉”三代人与沙漠同行近半个世纪,与风沙抗争,久久为功,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一代接着一代干,战风沙,缚黄龙,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中,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让沙漠披绿生金的时代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