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1日陕西日报第三版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栏目中新春走基层刊登的文章“走过的路能绕地球一圈”描写了陕西省太白林业局苏家沟林场3位护林员一次普通的日常巡护。文章以详实的语言描写了新时代基层管护站的巨大变化和太白林区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保护带的日常巡护。用一次平凡的日常巡护反映了新时代林业人追梦路上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全文如下:
“走过的路能绕地球一圈”
腊月二十四,位于太白县的苏家沟林场大雪纷飞,宽阔的冰瀑高悬在崖壁之上,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苏家沟林场的工作人员李锁宁、张治锋和刘养兵像往常一样,穿着印有“陕西林业”的橘色背心,两条裤腿紧紧地扎进迷彩鞋里,精神抖擞地准备去巡护。
苏家沟林场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7个国有林场之一,管护面积33.7万亩。根据河、沟、山走向的不同,这33.7万亩的林地又被划分为67个林班、1475个小班。李锁宁、张治锋、刘养兵今天的任务是去巡护位于56林班第4小班的烟囱沟。
到了烟囱沟沟口,三人停下脚步。张治锋打开手中的GPS定位器,读出当前位置的经纬度和高程。旁边的李锁宁则拿出巡护记录表,将这些信息写在上面。
刘养兵解释说:“沟口算是这次巡护的第一点,之后发现新的动物踪迹、植物、病虫害、盗伐、人为活动等,就继续打点。把这些点上的情况记录下来,由点到线再到面,这个林班的情况就大体清楚了。”
从沟口往里走了100米左右,雪地上接连出现多个5厘米左右深的小坑。
有着近20年巡护经历的张治锋告诉记者,这应该是四五天前羚牛留下的脚印,这几天一直下雪,所以脚印就变小变浅了。
一路上,不时出现羚牛、斑羚、小麂的踪迹,可喜的是,还有两只色彩艳丽的红腹锦鸡在
觅食。当记者拿出手机想要拍视频发朋友圈时,竟一直显示“发送失败”。
“林场没有信号,以前我们用的都是天地通手机,直到2017年场部里拉上网后,才买了智能机,下载了微信。”刘养兵说。
“别说信号了,2010年以前林场还没通电,我们只能用蜡烛和煤油灯来照明。”李锁宁插了一句。
“比起以前,现在条件算很好了。”张治锋很是知足。
大家继续向前走,两边的竹子变得越来越高。
“太白县目前发现有102只熊猫,而苏家沟林场里就有很多。”李锁宁想到了大熊猫。
“2008年的时候,我们就在刚才看到冰瀑的不远处,发现了一只被困在崖壁间的熊猫。”张治锋对此记忆犹新。
没过一会,刘养兵指着身旁的植物告诉记者,“这是椿木,每年5月左右发芽。这嫩芽用水一焯,凉拌着吃,简直是人间美味,可惜一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能吃到。”
李锁宁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松塔说:“8月中旬,我们在林场巡护的时候,还能吃到松子,据说营养价值很高。”
苏家沟林场距离县城有1个小时的车程,加上周围没有农户,购买新鲜食材比较困难,所以他们吃到自己采摘的椿木芽和松子,比普通人更为兴奋。
正当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美食时,一头野猪突然出现。等记者一行人回过神儿的时候,野猪已迅速蹿到山林里面,不见了踪影。
巡护人员告诉记者,在山林里不仅要防范羚牛、黑熊、野猪等野生动物的攻击,还要格外小心草蜱虫、胡蜂、蚂蟥等。
“记得2006年,我们林业局的王亚群,在巡护时被羚牛踩了一脚,尾骨当时就折了。”同行的苏家沟林场原场长吴晓刚回忆道。
此时,气温只有零下10摄氏度。大家在雪地里边走边聊,记者鞋里钻进去的雪越来越多。
刘养兵看到笑着说:“夏天我们得准备3双鞋,一双湿了再换一双。”
“巡护期间,每天差不多要走15公里路。我来林场19年了,走过的路能绕地球一圈。”李锁宁半开玩笑地说。
天空依旧飘着雪,李锁宁、张治锋和刘养兵却愈发精神,似乎一点都不觉得冷和累。
2月13日,陕西日报“生态版”再一次以太白林业局周荣军的摄影作品“红腹锦鸡”和太白局苏家沟林场护林员巡护中的照片叙述着森林资源巡护是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环节,作为基层护林员,他们在平时的巡护中必须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也充分反映了太白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