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源管护
-
秦岭寻情:一部中华民族的“四库全书”
莽莽秦岭,横亘于中国内陆腹地,是中国南北方文化、东西部文化的聚合点和交汇点。秦始皇、刘邦、刘彻、李世民,在这里成就千秋伟业,道教文化、秦楚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关陇文化和佛教文化皆与秦岭密不可分……秦岭就像一位襟怀宽广、仁慈睿智的圣贤,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民族高贵丰满的灵魂孕育成长的全部历程。
1952年,终南山下神禾塬畔一个叫作皇甫村的地方,柳青作为关中农村普通农民中的一员,感受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喜怒哀乐,描摹着历史巨变进程中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14年中,柳青以毕生的实践、生命的代价乃至灵魂的归宿,创作了一部具有强烈时代性和史诗性的作品——《创业史》。而这种时代性和史诗性特质,直接影响了路遥和陈忠实,他们接续了《创业史》的这一艺术品质,创作出《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这样真正意义的史诗性作品。
1992年,灞水之畔、白鹿原上,近50万字的《白鹿原》终于画上了句号。这部讲述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为读者刻画了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卷,成为中国当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1997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为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与此同时,这处汉高祖刘邦与北宋名将狄青都曾在此安营扎寨、汉文帝刘恒生母薄太后死后亦葬于此的文化名地,再次名声大噪。
秦岭,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文化之山。从柳青的《创业史》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商州》《山本》、叶广岑的《青木川》,描写秦地的风俗人情、地方风物、社会景观、生存状态的三秦乡土文学在这里诞生,并以特殊的视域描述并推介着秦岭文化遗产,构建起秦岭文化生态体系的学术价值。
“中国恐怕没有一座山,像秦岭那样被文人反复记叙,被诗人反复咏歌。也没有一座山,像它那样陶冶了一代代的名贤文士,浇灌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生成了君临天下的唐诗精魂。秦岭的形象就是中国形象,秦岭的气度就是中国气度,秦岭的声音就是盛唐之音。”在文化学者肖云儒的眼中,秦岭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四库全书”,其中所蕴含的自然生态、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源泉。 从李白“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咏唱到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定,从白居易“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的感慨到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伤怀,数千年来,秦岭以傲然的风骨和悲悯的情怀滋养了诗人诗魂,影响了华夏民族人文历史、思想文化的演进方向。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到秦始皇征70万民夫修建陵寝终致国家倾覆,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楚汉之争到五丈原上风起云涌的魏蜀之战,从张载创立经世致用泽被后世的关学到冯从吾开办关中书院发展教育事业……秦岭将支撑华夏民族传承的文化基因积淀、融契在血液骨肉之中,让后人拥有了更多闪耀着璀璨之光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财富。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穿越千年的瀚海烟云,巍巍大秦岭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精神,向新时代奔腾而来。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