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卫士排头兵 熊猫家园守护者——记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黄柏塬管理处吴晓刚

         莽莽秦岭腹地,千山披翠,万木葱茏,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美森林”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黄柏塬管理处管辖区域。在这片浩瀚的森林中,有一群人把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这里,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着这片绿色屏障,守护着这一方净土,为大熊猫保护事业默默奉献。吴晓刚同志就是其中一位。

    他和熊猫结缘,源于1995年上山途中的一次偶遇。茂密的巴山木竹丛林中,一头毛色黑白相间,体格肥胖的大熊猫正在吃竹子,描黑圈的大眼睛,憨态可掬的外形,天真、孩子气的特质,让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具有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特质的神奇动物。通过对大熊猫生存情况的深入了解,大熊猫及其伴生的动植物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不断加深他对保护这种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强烈愿望。

大熊猫阿宝 吴晓刚摄于黄柏塬管理处烟囱沟

    倾心尽力,保护资源

    ——他是林区忠诚守护者

    天保工程实施后,秦岭生态保护工程全面启动。2000年,吴晓刚从木材加工厂的质检员如愿成为黄柏塬林场的护林员。天保之初,山区农户靠山吃山的观念还未转变,木材采伐依然是经济主要来源,乱砍滥伐活动猖獗。他和同事在加强巡护的同时,配合森林公安进沟上梁,查获盗伐案件十多起,抓获犯罪分子多人。自从调到苏家沟林场担任场长后,他针对盗猎现象严重的问题,爬山涉水、顶风冒雪,带领职工踏遍林区角角落落,收缴猎套、电猫、兽夹,拆除土炸弹,驱赶狩猎的不法分子。为清除猎套,他发动林副产品生产的民工,让他们在生产的同时摘除兽夹套子,自掏腰包,依数量收购并销毁。经过数年努力,捕猎现象基本绝迹,为大熊猫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生存环境。在产业科工作的同时,他还兼任太白林业局半专业扑火队大队长,多次参加太白地区的森林火灾扑救。在扑火过程中,他凭借自己良好的体能总是冲在火线前沿,尽力扑救,尽量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赢得县上兄弟单位的一致赞誉。

巡护 张亚平摄于黄柏塬管理处苏家沟

    初心不改,不畏艰险

    ——他是林业一线排头兵

    野外工作,不但困苦艰辛,而且危机重重。在黄柏塬锯齿沟协助抓捕盗伐人员时,他冲锋在前,险被盗伐分子滚落的石头砸中;在谢家沟收缴盗伐的材板时,下起雷雨。装车出汗后又被风吹雨淋,导致严重感冒。由于条件有限未能及时治疗,引发气管炎后延误成支气管哮喘;在太白河东沟为给羚牛拍照被羚牛追着磕伤小腿,跟踪疑似大熊猫食迹误入野猪产仔窝,被野猪赶上树,被蜱虫叮咬感染病毒住院治疗一周高烧才退;大南沟板长湾观察大熊猫争偶交配时跌落陡坡,摔断食指指骨,因未及时接骨,导致骨节错位,至今未愈;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烟囱沟调查中,发现一对血雉,在追着拍照时不慎滑入雪窝,脚被竹茬戳破,血流不止。他咬牙坚持样线任务完毕才下山,回到林场后又忍痛完成数据电脑录入后才住院治疗。在开刀清创治疗第15天,他不顾伤病未愈,又投入到牛尾河、鳌山等难度最大的样线调查中。多年的野外工作,使他伤痕累累,疾病缠身,但他初心不改,依然坚守林业保护第一线。正是像他这样一批护林人的执着坚守,太白林区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

大熊猫调查途中 白明录摄于黄柏塬管理处牛尾河

    求知若渴,学以致用

    ——他是执着的求知者

    他非常注重野外知识学习,上山时经常带着卷尺、相机,遇到动物信息和不认识的植物就测量拍照记录,回来后检索辨认,或请教专业人员,由此积累了大量的动植物知识。他多次协助中科院、秦岭植物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了独叶草、大果青扦、报春科植物等的调查研究。参与了一类资源清查、全国大熊猫第四次普查陕西区植物调查、全国第一次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太白林业局范围植物普查。组织并参与陕西省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准备工作及野外普查工作,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2012年省林业厅组织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培训班上主讲《大熊猫野外寻找技巧》,为调查队员讲解野外大熊猫调查知识。编写《秦岭林区之野外生存》一书,详尽介绍野外可能遇到的各种威胁及应对方法,作为野外调查队员的安全知识读本,保证队员野外调查安全。为了获取野生动植物图片,他爬雪地、卧丛林,拍到了大熊猫、血雉、斑羚、羚牛,独叶草、星叶草、杓兰、红景天等大量珍稀动植物影像,为当时黄柏塬申报省级、国家级保护区提供了基础资料。从一个林业知识的门外汉到现在对动植物保护的如数家珍,他孜孜不倦地摄取野外知识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找乐趣,不知不觉坚持了20多年。

    独叶草 吴晓刚摄于黄柏塬管理处跑马梁

粪便测量 张亚平摄于黄柏塬管理处荒草坪

    深入调查,尽力救助

    ——他是最了解熊猫的贴心人

    多年以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遇到熊猫食迹粪便等痕迹,便赶紧记录生境信息,观察粪便组成成分,测量竹竿食迹高度,粪便长度、椭度,咬节长度,由此获取了大量大熊猫活动信息。为了便于调查,他住过当地老乡的土炕,也住过割扫帚民工的窝棚,也曾背上帐篷三九天在荒草坪一住就是一周,栖身荒野、卧雪眠云也是经常的事。饥食野果不须洗,渴伴鸟兽饮林泉,就这样跟着大熊猫的足迹一跑就是八年,基本摸清了太白地区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分布范围。他先后参加三次大熊猫救助,四次金丝猴救助。08年他在苏家沟林场救助“功夫熊猫”阿宝,被中央电视台拍成专题片《迷途的熊猫》在央视二台、十台播放,使陕西秦岭大熊猫广为人知,极大地宣传了陕西大熊猫保护工作。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他积极参与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野外架设红外相机,监测大熊猫栖息地动物活动情况,拍摄到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等野生动物图片、影像,部分视频被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选用。


救助大熊猫阿宝 李俊峰摄于黄柏塬管理处烟囱沟(左一吴晓刚)

在小南沟救助的幼年金丝猴 崔林平摄于黄柏塬管理处黄柏塬管护站

    减轻资源依赖,绿色持续发展

    ——他是社区群众致富领路人

    为了减少当地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真正杜绝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模式,实现社区居民安居乐业、长治久安,他带领职工和社区群众发展中蜂养殖。他依靠各项优惠政策,免费为养殖户提供木料、蜂具,亲自动手制作蜂箱,分发职工群众。在他的引领下,全局职工及社区群众的中蜂养殖规模达到5000多箱,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带动太白县乃至森管局系统的中蜂产业大发展。2018年组织和参与建设中蜂生态产业园,引进日产5吨的土蜂蜜灌装生产线,建成中蜂文化科普馆。完成中蜂蜂蜜绿色产品认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为完善中华蜂蜜质量体系及生产销售体系打下基础,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中蜂养殖产业,为林区群众增加了致富渠道,有效减轻了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保护了大熊猫栖息地安全。

    全面禁伐后,针对林区采药屡禁不止的现象,他查问题,找根源,调查分析,认为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破解秦岭原生药材引种和繁育难题,通过人工种植,提高当地农户收入,满足市场需求,才能有效解决原生药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为此,他从08年起,分别进行了药王茶、太白贝母、金线重楼、太白米、长春七等的人工引种试验,试种成功。其中药王茶种子和扦插繁殖的成功,为当地群众人工栽培药王茶提供种苗途径,从而缓解野生资源利用压力。

   华西银腊梅(药王茶) 吴晓刚摄于黄柏塬管理处苏家沟

    潜心钻研,服务群众

    ——他是大家信赖的乡土专家

    多年来,他潜心钻研中蜂养殖技术,先后编写《中蜂养殖50问》一书,制订《中华蜜蜂标准化绿色养殖技术规程》《绿色蜂蜜生产质量管理手册》《绿色蜂蜜生产质量控制规范》等技术资料,全面规范中蜂养殖工作。在中蜂养殖上,他大胆试验,进行人工分蜂改良实验,解决了人工分蜂后续发展缓慢的问题。中蜂巢蜜生产新技术取得成功,为中蜂高效养殖又添新途径。编写中蜂培训讲义,举办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太白县六个乡镇及汉西林业局、宁东林业局、太白林业局中蜂养殖人员1600余人次。积极帮助养殖群众联系蜂源,扩大养殖规模。率先试行推广双王同箱、继箱饲养等中蜂先进养殖经验,推广隔王板等新工具的应用,大幅提高蜂蜜产量。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对中蜂烂子病提出一套系统的防治办法,有效解决了困扰中蜂养殖的老大难问题。创新提出中蜂绿色养殖“六禁止”,进行中蜂原生态养殖,保证中蜂蜂蜜品质及中蜂种质资源安全。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在2014年获得“陕西省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乡土专家。

贫困户中蜂养殖培训 王军建摄于黄柏塬管理处上河中蜂养殖基地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吴晓刚先后参与经历了林木采伐、木材加工、林区造林、森林巡护、保护区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工作,见证了秦岭林区从采伐到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保护发展历程,虽然工作和职务不断变化,但他爱林护林、爱鸟护兽的痴心不改。2017年开展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启了大熊猫保护的新篇章,同时也给我们保护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吴晓刚表示要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大熊猫及其伞护的生物多样性和典型生态脆弱区保护工作,为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现象,打造国家重要生态屏障,促进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使这一古老物种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