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第一步 挺进深绿色

本文系2021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迈好第一步  挺进深绿色

以生态空间之治推进美丽陕西建设


本次会议是经局党组研究、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是迈好第一步、挺进深绿色的动员会和部署会。


刚才,民康同志传达了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恩东同志宣读了授予九个县(区)“省级森林城市”称号的通知,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省林业系统始终坚守“国之大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落实国家林草局要求,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奋力奔跑,在八个方面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是生态保护铸新局。《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有序展开,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编制《秦岭国家公园设立方案》,秦岭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人工繁育大熊猫创历史好成绩,秦岭北麓成功放飞朱鹮,秦岭红豆杉迁地保护顺利推进。完成《陕西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270处,其中212处整合优化为202处、约2747万亩,增加了336万亩,新建省级地质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3个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挂牌。

二是生态修复创新业。制定实施《关于贯彻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天然林保护修复体系日渐完善。完成封山育林124万亩,退化林修复106万亩,森林抚育366万亩。修订《陕西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实施方案》,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启动草原修复试点,完成种草改良20万亩。制定实施《秦岭湿地保护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完成省级重要湿地调查认定。


三是生态重建聚新力。制定实施《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启动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25万亩、飞播造林29.4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07.05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9个、“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150个,义务植树8010万株。

四是生态富民得新益。实施生态脱贫“八项措施”,倾斜资金30.23亿元,惠及贫困人口58.25万户、194.25万人,户均1256元。新建核桃、红枣、花椒等经济林41万亩、提升改造130万亩,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1463亿元。落实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0.11亿元。认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3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0个、苗木花卉示范园26个,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国家级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4个、省级苗木花卉示范县4个。

五是生态服务拓新能。制定实施《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申报命名管理办法》,商洛市、宜君县等7个市(县)成为首批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4处、森林养生基地2处。新建自然体验基地7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科普馆9处,接待中小学生6000余人次。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陕西园”获“金奖”和“最具文化特色奖”。

六是生态安全造新势。全面贯彻禁食野生动物《决定》,完成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开展森林督查,查处乱砍乱伐、非法侵占林地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成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次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低于十年平均水平。松材线虫病1个疫区和14个疫点年内无疫情,美国白蛾虫口数量大幅下降。完成林产品质量和土壤安全监测任务,涉林食品安全考核获A级等次。

七是支持保障立新法。《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颁布实施,填补了生物安全地方立法空白。制定实施《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启动课题研究46项。《林木品种审定规范》等9项地方标准获立项批复,“西农无刺花椒”等5个品种被审(认)定为林木良种。新建科技示范县10个、示范点229个,示范推广115.6万亩。与省社科联、西北农林科大、中国铁塔公司陕西分公司加强科技合作,与凤凰网联合推出《生态空间治理大家谈》。举办“祖脉秦岭、和美朱鹮” “陕西本土植物科普一分钟”“新生秦岭大熊猫宝宝云庆生”等活动引起广泛关注,新闻发布工作被评“好”。

八是生态绿军展新姿。制定实施《建设生态绿军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建设生态绿军动员大会”,创建陕西生态卫士学院、生态卫士教育培训基地,搭建“处(站)长上讲台”平台,推动“秦岭讲坛”常态化、长效化运行。开展“最美生态卫士”评选,举办生态卫士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一系列微创“小切口”、小步“高频率”的改革举措,“五大阵地、六条战线、五项保障”初步展露生态绿军新形象。



2020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第一站就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发表重要讲话。省林业局党组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扎实开展“以案促改”,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回顾过去五年,全省林业追赶超越迈出新步伐,生态空间治理取得新成效,集中概括为六“变”:

第一,绿色版图变“大”。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全省林地增加208万亩,森林增加556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9个百分点。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过60%。陕北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区域,陕西成为唯一“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第二,野生动植物变“多”。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全省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91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居全国之首。朱鹮种群由“十二五”末的2000余只,发展壮大到5000余只。林麝人工种群由“十二五”末的1万余只,发展到2.5万余只,全国第一。延安子午岭发现国内最大豹群。秦岭北麓发现超万株野生蕙兰种群。全省古树名木72.7万棵,占全国四分之一。



第三,秦岭保护变“实”。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秦岭生态核心部分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为设立秦岭国家公园取得经验。开展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并取得实效。制定实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秦岭国家植物园正式开园,创建大秦岭研究院,挂牌成立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秦岭生态保护模式持续升级。

第四,百姓因林变“富”。生态脱贫“八大措施”惠及73.11万户、238.61万人。林产四宝——核桃、花椒、冬枣、麝香扩量提质增效。生态旅游、自然体验、休闲康养成为新时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陕西依托森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以绿色产业促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带动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

第五,生态防线变“牢”。实施《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推进封山禁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施《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道路检疫封锁机制,建成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490个,加强综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6‰以下。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311个,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严厉打击乱砍乱伐、乱捕乱猎等违法犯罪行为,禁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植物、森林草原防火人人尽责,成为生态文明新风尚。

第六,治理格局变“新”。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任务,从一个部门管理森林、草原、湿地、沙地、自然景观五大阵地的实际出发,探索建立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林地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确立公益属性,实现“因养林而养人”。改革科研体制机制,组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出台《林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十三五”期间,生态空间绿色革命由南向北铺展开来,森林草原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生态生产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初步建成“绿色陕西”。然而,对照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目标,现在的“绿色陕西”尚是“浅绿色”,一些地方还“不够绿”“不够美”,需要我们重新整装再出征,开启挺进深绿新征程。

二、实施分类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生态空间重要而独特,是唯一全境在黄河、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南北横跨八个纬度、三个气候带,海拔从170米到3771.2米,降水从320毫米到1520毫米,生态空间复杂多样。为推动生态空间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划分出九种类型: 



(一)自然保护地。包括整合优化后的202处自然保护地,以及未纳入整合优化的35处风景名胜区、19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矿山公园、2处自然保护点,面积约4000万亩。这是保护级别最高的生态空间,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明晰的管控边界,健全的管理机构。各地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夯实管理机构职责,加快勘界立标,率先实现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

(二)红线保护地。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以外的生态空间,包括自然保护地外全部的国家一级公益林地、秦岭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以及部分自然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敏感区,约4000万亩。这是强制性保护、针对性修复的生态空间,要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落实管控措施,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生态生产力稳定增长。

(三)低密度森林。是郁闭度0.4以下的森林,约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白于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秦岭、巴山浅山区,人工林占73%,多为中幼林。要以封为主,因地制宜、因林施策,合理确定封育类型、封育措施,提高郁闭度。靠自然力难以恢复的,采取综合抚育措施,封育、管护、补植并举,乔灌草结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四)灌木林地。是以灌木为主体且覆盖度大于30%的林地,乔木树种稀少,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风沙区、白于山区和秦巴山区坡脚线,约3500万亩。其中,2000万亩一般灌木林要实施封山育林措施,选择适宜乔木树种进行补植补播,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1500万亩特灌林要以退化林分修复为主,采取平茬复壮、更新改造等措施,增强生态功能,提升综合效益。

(五)未成林地。包括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宜林地,约4000万亩,是国土绿化的主战场,生态重建的主阵地,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地、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关中北山等区域。对未成林造林地要严格落实封山禁牧制度,加强抚育管护,有效提升成林率。对疏林地要采取人工措施,促进自然恢复,形成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对宜林地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加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攻关,消除绿色“天窗”。

(六)草地。全省草地约3300万亩,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关中陕南零星分布。我省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现象严重,要摸清底数,开展监测评价,划定基本草原,全面推行封山禁牧,落实保护监管制度,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七)湿地。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数据,我省湿地约460万亩,以河流湖泊为主。要严格落实《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贯彻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建设、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八)沙地。全省沙化土地约2000万亩,99%在榆林。我省治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继续弘扬治沙精神,持续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加强退化防护林和退化草原修复,优化沙区植被结构,巩固拓展治沙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

(九)经济林。全省特色经济林约2300万亩,主要包括木本粮油、干鲜果品、中药材、香辛料等。要加强标准化建园,主攻低质低产经济林改造,推进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亩产”“效益”双增长。



上述九个类型的生态空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扣除重叠覆盖,总面积为2.2亿亩,占全省国土空间的70%以上。生态空间生态产出直接关系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尺度、力度和速度。各级林业系统要牢固树立空间意识,系统谋划,分类治理,挂图作战,全面提升治理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决战“十四五”,进军深绿色

“十四五”时期是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陕西生态空间治理。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陕西自古就是生态环境优美之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损害容易治理恢复难,治理恢复花费的资金投入不知比当初损害时得到的那点收入要高多少倍。宁愿在发展上适当稳一点,也不要破坏生态环境。要紧紧抓住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山有秦岭山系,河有黄河、渭河水系,江有汉江、丹江水系,坡有黄土高坡。要围绕“山清、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国土绿化,增加绿色植被面积。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再次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要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陕西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千秋大计。黄河在陕西719公里,流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陕西的65%、76%和87%,这一区域的生态保护治理对陕西乃至全国十分重要。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考察重要讲话是陕西林业工作的根本遵循,为“十四五”生态空间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共陕西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新任务新要求,紧密结合陕西生态空间治理实际,瞄准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总目标,初步确定“十四五”全省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战略愿景、区域布局、指标体系、重大行动和重点工程。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为基本遵循,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战略指引,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主攻方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推进“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布局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观“五大阵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服务、生态富民、生态安全六条战线,不断夯实智能、人文、资金、法治、组织五项保障,加快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态空间治理新篇章。

(二)战略愿景。以山清水秀为总目标,生态空间治理要走好关键“三步”。第一步:奋战“十四五”,到2025年实现“浅绿”向“深绿”迈进,建成“深绿陕西”;第二步:再经过十年奋战,到2035年初步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第三步:再奋战十五年,到2050年建成高质量的山清水秀的陕西。到那时的生态空间,美丽颜值达峰、生物体系达优、生态功能达强。全省林业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生态空间治理“三步走”战略上来,坚持“五不”政策,即“森林不伐”“草地不牧”“湿地不捕”“野味不食”“野花不采”。在不影响生态生产力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康养经济”“知识经济”,让生态空间成为“饱眼福空间”“洗肺空间”“醒脑空间”。


(三)区域布局。构建“一山、两河、四区、五带”治理新格局。“一山”指秦岭,“两河”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四区”指陕北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关中平原生态协同发展区、秦巴水源涵养区,“五带”指白于山区生态修复带、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汉江两岸生态经济走廊带。




(四)指标体系。突出“深绿色”“系统化”“高质量”导向要求,我们建构出“十四五”指标体系,共有指标41个,其中约束性11个,预期性30个。其中,“绿水青山指数”即“山清水秀指数”,是衡量生态空间数量、质量和功能的综合指数,“山清水秀指数”可精准丈量各行政区的生态生产力发展程度,为促进生态空间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待全国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正式出台后,省局将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分解下达各地执行。各地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积极主动与省局对接,提出意见建议,科学合理确定“十四五”工作指标体系。

(五)重大行动。即制定实施“3+1”四个《十大行动》。陕西占据全国生态空间的C位。秦岭之“芯”在陕西,黄河之“芯”在陕西,长江最大支流在陕西。在保护祖脉、保护母亲河上,我们肩负重大使命。坚持“系统保护”“以绿治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理念,制定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以及《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3个“治理十大行动”与1个“创新十大行动”,耦合成生态空间治理“陕西方案”。



(六)重点工程。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从全省生态空间治理实际出发,计划开展“十大重点工程”建设。(1)秦岭生态保护修复;(2)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3)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修复;(4)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5)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6)湿地草原保护恢复;(7)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8)乡村振兴和生态富民提升;(9)生态云建设;(10)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十大重点工程”,要用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把各项生态空间治理措施一一落地落实落细。

四、突出十项重点,迈好关键一步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向深绿色进军、开启生态空间治理新征程的第一年,至关重要、影响深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质量完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任务要求,以全面推进林长制为抓手,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十项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全面推行林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林业工作也是政治任务,核心是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推进生态空间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制度保障,必将为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注入强大生命力。各级林业部门要把全面推行林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突出位置。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抓紧制定本级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同时,要配套制定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等制度办法,形成林长制制度体系,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要把林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2021年底我省全面建立起林长制。


(二)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讲话,意重心长、沁人肺腑、字字千钧。保护祖脉秦岭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秦岭保护摆在重要位置、作为终身课题,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最大限度发挥“秦岭模式”作用,用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一是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扎实落实《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完成营造林150万亩。二是认真总结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体制试点工作,抓好《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落实,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三是组织上报《秦岭国家公园设立方案》,争取纳入国家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启动编制相关规划。四是按照《秦岭天然林保护专项规划》,全面加强秦岭天然林保护修复。五是按照《秦岭湿地保护专项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秦岭湿地保护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六是推进秦岭大熊猫“一公园、两基地”建设。

(三)抓好黄河保护修复。治“黄”的根本是增“绿”,核心是“绿色的增长”,让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由绿变美,让黄河由浊变清、由清变美。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绿治黄”,扎实落实《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一是认真组织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二是开展白于山区困难立地调查研究,探索修复重建路径和技术,启动试验基地样板建设。三是制定《陕西省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完成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治理沙化土地75万亩。四是全面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建设13个试点县。五是严格落实《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划定公布全省封禁区域,认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四)科学实施国土绿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最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巩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成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们要坚持数量质量、存量增量并重,推进差别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一是发挥陕西省绿化委员会组织领导作用,调动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建立造林绿化长效机制,科学指导国土绿化工作。二是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计划完成造林410万亩,森林抚育69万亩,种草21万亩。三是加快推进造林任务上图入库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四是组织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系列活动 ,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五是指导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抓好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推进“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六是开展草原监测评价,严格执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五)加快保护地体系建设。林业部门统一行使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能,承担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打造升级版自然生态保护空间体系的历史责任。一是编制好全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方案,完成《陕西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并组织上报。二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编制我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和总规。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适时恢复受理自然保护地调规审批。



(六)严格资源监督管理。一是要编制我省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完成天保二期实施情况总结评估。二是编制我省省级重要湿地管理办法、湿地空间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指导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到期)开展验收。三是利用国土三调成果数据,及时更新森林资源管理数据库,启动新一轮生态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四是严格执行林地定额,修订我局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实施细则,推动出台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和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林地草原征占用审核管理。五是编制执行“十四五”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六是公布主要乡土树种名录,开展打击假冒伪劣种苗专项行动,加大种苗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启动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加快秦岭红豆杉等林木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

(七)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继续做好禁食野生动物处置后续工作,加强养殖户转产转型帮扶引导。二是根据国家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名录,及时调整发布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名录。三是完成黄河流域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开展金丝猴专项调查和兰科植物专项调查。四是实施极度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保护工程,推进三个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建设,加快申报朱鹮保护与繁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五是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建设,提高主动监测预警能力。六是编制秦岭红豆杉“十四五”保护发展规划,完成就地保护750亩、迁地保护7245亩。七是持续抓好大熊猫人工繁殖保护,继续做好秦岭北麓朱鹮野化放归工作。

(八)做好生态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一是保持生态空间治理重点工程、生态护林员政策连续稳定,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二是修订我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加强公益林动态管理,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保险政策。三是完成核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提升改造90万亩,制定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四是用好政策性金融,抓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五是培育认定一批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示范园、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六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创建森林旅游示范县、示范园区,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体系建设。


(九)筑牢生态安全底线。生态安全是底线、红线,也是输不起的战线,一定要高度重视。一是开展森林督查问题整改“回头看”,完成森林督查涉林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整改。二是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草地、毁林毁草毁湿、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资源违法行为。三是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建立健全防火机构体系,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推进“防火码”应用,确保火灾受害率低于0.9‰,不发生重特大火灾和人员伤亡。四是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制定实施我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和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年度防治方案,把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6‰以内。五是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开展草原有害生物监测普查,加大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力度。完成食用林产品及产地土壤、林地土壤监测1400批次,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十)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一是编制实施《陕西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绿化、湿地保护、草原修复规划,以及《陕西省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二是推动“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办法”、“天然林保护条例”地方立法,编制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和我省林业草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推动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三是落实《陕西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实施科技创新专项,加快推进重点课题研究。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加强标准成果库建设,建设科技示范点200个,推广适用技术50万亩。四是尽快成立生态空间数据中心,为“挂图作战”提供数据服务。编制生态空间云平台建设方案,完成省级生态空间综合平台和生态卫士、国土增绿、视频会议、森林资源动态监管四个子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并积极对接国家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五是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试点,启动国有林场新型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六是抓好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秦岭大熊猫、朱鹮文化宣传,办好主题日活动,组织好关注森林活动,新建自然体验基地5处,讲好林业故事。七是高质量完成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工作。八是推进平安陕西建设,实施《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夯实意识形态、网络安全责任制,抓好新闻发布和舆情监测处置。九是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同志们,“十四五”规划任务和2021年十项重点工作,包含了众多的“小切口”改革。“小切口”改革,具有显著优势。坚持不懈,持续推动,久久为功,集小河以成江海,必将促成林业部门深度变革。目前,我们的真正困难,不是跑道不好,而是跑力不足,不少人对生态空间“雾里看花”,谋划工作的知识、信息、技能恐慌,举措不实、不精准、不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高质量发展是真理。推进林业部门深度变革,需要“借我一双慧眼”,推进深度学习,加快知识赋能、信息赋能、数据赋能!


同志们,决战“十四五”,挺进深绿色,迈好第一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队伍。党是领导力量,也是保障力量。加强党的建设,就是加强领导力和保障力。去年以来,省林业局党组坚持把建设生态绿军作为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的重要抓手,作为“奉绿水青山之命、举生态空间之治、圆山清水秀之梦”的“1”号工程,推进党的建设与业务建设焊接融合,贯通落实“一岗双责”取得实效。今年,要求全省林业系统上下联动,合力推动一系列“小切口”改革,掀起“建设生态绿军,当好生态卫士”高潮。一是坚持政治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坚持业务精,继续开展“最美生态卫士”评选,举办“生态卫士标兵”选树活动,办好秦岭讲坛、处(站)长上讲台、“生态卫士”专项教育培训等活动,推进陕西生态卫士学院建设,加强考核督导,实行生态绿军先锋队动态管理。三是坚持形象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办法,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反对“慵懒散浮拖”。四是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干部挂职轮岗交流试点,把“靠得住”“品行好”“有本事”的优秀干部选出来。五是要坚持把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融合焊接,贯通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六是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巩固拓展“以案促改”成效,全面彻底肃清赵正永流毒和恶劣影响,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净干事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生态绿军决战“十四五”、挺进深绿色的战力胜力!


同志们,兴林治山,强国之道。作为新时代林业人,我们倍感自豪!我们治理着国土空间中最大的空间——生态空间,提供着支持生命系统的产品——生态产品,从事着最伟大的事业——生态文明。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五大阵地”按下“快进键”,“六条战线”跑出“加速度”,“五项保障”精准“无偏差”,迈好第一步,挺进深绿色,向建党100周年献上瓷实厚重的绿色革命成果!


今天立春,一元复始。新的一年是中国牛年!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事业一定会“牛起来”!借此机会,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名词解释


1.生态空间: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海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河流、湖泊等。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一起,构成完整的国土空间。生态空间是树根,农业空间是树干,城镇空间是树冠。

2.生态产品:生态空间提供生态产品,(1)生态调节服务。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防风固沙、蓄滞洪水、消纳排泄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2)文化旅游服务。包括a.审美服务,旅游观光以满足游览大自然美景的需要;b.求知服务,旅游研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c.康养服务,森林疗养、草地疗养、沙漠疗养,在生态空间洗肺醒脑强体等。(3)物质生产。生态空间生产的清洁水源、食源药源、生物质能源等。

3.生态生产力:即生产者——生物及生物体系,利用生产要素——自然要素,生产生态产品的能力。生态生产力的生产者是生物及生物体系,生态生产力的生产要素是自然要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矿物等,生态生产力所生产的财富是生态产品。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总值(GEP)/生态空间面积,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空间面积。

4.生态空间治理:就是保护、修复、重建生物体系,促进自然再生产,发挥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生产力,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5.生态峰值:即建立起完整、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生态峰值”是生态空间理想状态,“生态达峰”是生态空间治理的终极目标任务。

6.山清水秀:即生态空间“生态峰值”“碳汇峰值”之时,也是生态空间颜值最美之时。

7.五大阵地: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观五大阵地。

8.六条战线: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服务、生态富民、生态安全六条战线。

9.五项保障:智能、人文、资金、法治、组织五项保障。

10.四个十大行动:即陕西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

党双忍   陕西省森林文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