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与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罗锦文率领抗日前线救护队奔赴前线救治伤员的事迹,就是其中感人的一页。
1914年5月,罗锦文出生于洛南县三条岭蟒岭沟一户亦农亦医的贫苦家庭。父亲罗铭臣曾在山西洪洞县跟一名外国牧师学习西医,后来回到洛南县,开办一家信义诊所。幼年的罗锦文曾随四叔罗宏章到丹凤县庾家河罗家药铺帮忙取药、采药。1932年秋,罗锦文考入西安广仁医院高级护士学校,接受医学专科教育。在那里,他刻苦学习,悉心研究,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外科临床技术尤为突出。毕业后,罗锦文入股西安同仁医院,任外科医师。
1936年12月到1937年春,亲眼目睹了“西安事变”和西安各界轰轰烈烈抗日救亡热潮的罗锦文,被各界人士的拳拳抗日救国之心及具体行动所感染。尤其是“七七事变”之后,从山西中条山、河北古北口、东陵沟、卢沟桥、张家口等前线辗转送往西安的伤病员与日俱增,各医院早已应接不暇。有的危重伤病员由于救治不及时在转运途中丧生。见此情景,立志抗日救国的罗锦文萌发了组织医疗队奔赴前线救治伤病员的念头。
罗锦文很快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他多次找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陈述自己的忧患情怀及抗战心志。在“八办”,罗锦文向接待他的伍云甫处长说:“前方打仗这么紧,伤员那么多,我觉得那儿最需要医务人员。能直接为八路军服务,这就是我的心愿······”伍处长对罗锦文说:“你说得很对,前线需要你们,八路军盼着你们······”
得到“八办”的支持后,罗锦文随即展开了救护队的组织工作。他分别写信给自己在西安、洛阳、泾阳等地从医的同学或亲戚朋友,动员他们加入到前线救治伤员的行列之中。
在罗锦文的积极努力下, “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正式组建成立,罗锦文任队长。救护队成员由曹民哉、胡秀英、翟碧文、阎玉珍、吕英杰、罗惠文、罗惠民、苏道理、吕书林、崔海潮等14人组成,其中男青年9 人,女青年5 人;年龄最大的24 岁,最小的16 岁。
救护队成立后,罗锦文来不及和父母道别,仅以书信告知自己的行踪:“儿已与同学组织救护队,儿任队长,事已就绪,不日即可出发前线。当这个困难的时候,无我无家,因是事实。假使日本鬼子来此,我们做亡国奴呢,还是当刀下鬼?这是三岁童子也料得到的。”“儿已退出股东,共折一半,合洋一百六十元,七折八扣,吃亏不小,这是儿自愿牺牲!”言语不多,但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一个热血青年的爱国情、赤子心。
随后,罗锦文秘密与西安“八办”联系,经伍云甫处长请示山西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当即联名回电:“不怨苦可前来,这里十二分的欢迎。”10月下旬,救护队成员陆续在西安汇合,准备奔赴前线。
救护队出发前,伍处长向队员们介绍了残酷的战争与艰苦的生活,他说:“前方将士多么渴望医务人员,你们去,那真是雪里送炭······”伍处长的话使这些年轻人心里感到热乎乎的,报效祖国的重担压在了自己的肩上,他们又兴奋,又心急,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向前方。罗锦文代表全体队员表示:“我们宁肯战死疆场,不当逃兵。不打败日本侵略者,决不回家园。”
1937年11月初的一个夜晚,在“八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救护队员满怀抗日救亡的拳拳之心,秘密登上一列“闷罐子”货车,然后摆渡渡过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到达八路军总部卫生部驻地山西省临汾县高公村后,卫生部长姜齐贤在接待他们时说:“你们是全国第一个自愿上前线的救护队,你们从白区冲破敌人的层层阻拦和封锁,来到前线参加战地救护,这种精神令人十分敬佩。”随后,八路军总部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左权副参谋长在致词中说:“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的同志不远千里,不畏艰苦,奔赴抗日前线,你们这种忧国忧民的行动,应受到人民的尊重,你们是炎黄的好子孙,人民的好儿女,是全国青年学习的好榜样。”
救护队成员抵达八路军总部后,罗锦文等8人被分配到前方野战总医院外科,罗锦文任手术室医师并兼“医疗学”教官。他不辞劳苦,经常在日寇的炮火之中抢救伤员。1938年7月,贺龙师长率一二零师在晋西北与日军精锐部队激战,伤病员日渐增多。罗锦文就和野战医院院长曾育生赶到一二零师卫生处工作。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哪里有战斗,哪里有伤员,那里就有罗锦文在夜以继日地连续做手术。晋西北的兴县、岚县、五寨、岢岚······被战火烧焦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罗锦文紧张繁忙的身影,到处都有罗锦文匆匆来往的足迹。就是在这一时期,罗锦文经常与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外科医生白求恩一起工作。
1938年11月21日,贺龙、关向应率一二零师师直精锐部队挺进冀中,晋西北只留三五八旅。由于战斗日趋频繁、激烈,伤员也随之剧增。在战地救护工作更加紧张繁重情况下,后勤生活却更加艰苦,医护人员常常只能以黑豆水充饥。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加上生活困难,营养不良,罗锦文积劳成疾,高烧40度不退。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兼医院政委刘惠农劝罗锦文休息,他却坚持不下火线。1939年10月12日,在岚县五里岗为伤员做手术时,罗锦文几次昏厥,醒来后又继续坚持工作,最后累倒在手术台边,以身殉职,年仅25岁。
罗锦文牺牲后,三五八旅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旅政治部主任刘惠农还与洛南县政府联系,给罗锦文的家中寄回二百块银元安家。当时的洛南县长郝兆先为其题写了“效命国家万古不朽,献身民族百世流芳”的挽联。195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罗锦文为革命烈士。同年,洛南县人民政府在洛南县古城镇立碑纪念,告慰英灵,勉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