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集:刘志丹东征捐躯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明智、知史担责。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陕西网、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精心制作了《红色陕西》系列音频,为您讲述发生在陕西鲜为人知的经典党史故事。今天带来第五十三集:刘志丹东征捐躯。

  刘志丹东征捐躯  

  1936年4月14日,山西省中阳县(今柳林县)三交镇,这座黄河边上的古镇,已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一座普通的小山头上,有个挺拔瘦削的身影,在隆隆枪炮声中伫立着,观察着战局的发展。这个人就是刘志丹。

  陕甘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在陕北错误肃反中被关押,幸亏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及时赶到,才幸免于难。随后,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八军参加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奔赴前线。

  1936年3月底,红二十八军在刘志丹的指挥下,胜利渡过黄河,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一路势如破竹,节节取胜。

  4月13日,为恢复黄河交通,消灭三交镇阎锡山部队的命令下达。晚上,战斗打响了。刘志丹彻夜未眠,在指挥所里紧张地指挥着战斗。直到天亮,进攻不很顺利,刘志丹皱着眉头,带着参谋和警卫员,向最前沿阵地走去,一行人气喘吁吁地跟在他身后往山上爬去。

  进攻部队正被敌人居高临下的一所工事里的机枪封锁着。刘志丹伏在一个塄坎后面用望远镜观察。这个小山头,距敌人的工事已不到300米。他叫过参谋,指点着对面:“你去告诉黄团长,组织突击队消灭敌人机枪火力点。另外再组织几个战斗组,分几路向敌人的碉堡攻击。”

  虽已阳春四月,可晋北高原寒流滚滚,冷风袭人。刘志丹为了更仔细地观察,迎风站在高处。头上棉帽的耳扇似乎太碍事,他顺手便把帽带也绑了起来,不长时间,在寒风的吹袭下他的脸上已是红一片紫一片。

  警卫员几次劝他转移,都被他拒绝了。

  就在刘志丹指挥红军战士准备重新发起进攻的时候,对面工事里敌人的那挺机枪,突然对着他开火了。一排罪恶的子弹射过来,击中了刘志丹的左胸。刘志丹当即昏迷过去,鲜血染红了土地。在红军战士的啜泣声中,刘志丹苏醒过来,他以顽强的毅力,断断续续地告诉身边的人:“让宋政委······指挥部队······赶快······消灭······敌人······”说完就停止了呼吸。年仅33岁的刘志丹血洒疆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前线指挥所的红二十八军政委宋任穷听说刘志丹负伤了,匆忙赶到刘志丹身边,他抑制着悲痛万分的心情,跪在地上摸着刘志丹的心跳和脉搏,仔细地查看伤口,询问负伤经过,询问医生有无抢救的希望,他不敢也不愿相信,刘志丹,就这样离开大家了。

  红二十八军的阵地上,突然陷入沉寂,听到噩耗,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随即,每个人的内心迅速燃烧起熊熊烈火,爆发出强烈的报仇决心,大家不约而同地端起自己手中的机枪、步枪,一齐对着敌人的阵地猛烈射击,向自己的刘军长致哀。

  三交镇战役结束后,刘志丹的遗体运回陕北瓦窑堡时,周恩来怀着沉痛的心情,亲视入殓,并安慰刘志丹的亲属说:“志丹同志为革命光荣牺牲了。他是我党优秀的党员,卓越的好同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噩耗传出,山川垂泪,天地含悲,陕北高原为之震动。红军战士及战马都披白戴孝,中阳县等苏区一时白布销售一空。4月24日,在革命根据地首府瓦窑堡,数千人集会隆重悼念刘志丹,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像失去亲人一样悲恸无比。

  为了永远纪念刘志丹,1936年6月,中共中央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1年,志丹县兴建刘志丹陵园。1943年4月,举行移灵、公葬时,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领导分别题词并写了挽联,对刘志丹革命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泽东的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