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历经百年奋斗,我国进入了新时代,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顺应时代之变,林业部门职能职责由“林业产业”到“林业空间”,从林业建设到生态建设,到生态保护修复,再到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空间治理,施治施政理念发生了历史性变迁。
从“林学”向“生态学”“环境学”变迁。传统林业贯通“经济优先”理念,以获取木材和其他林产品为重要职能,体现出“农业经济”特征。传统林业以传统林学为根基,以森林为对象,回答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等问题,强调森林蓄积量,把出材量、出材率作为发展重要指标,衍生出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果树林等专业领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代中国科学生态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就是新时代林政根本逻辑遵循。适应生态空间治理需要,新时代林政之学由“林学”向“生态学”“环境学”变迁,既深化森林研究,又强化草原、湿地、荒漠研究,以及自然保护地研究。既综合研究自然保护地体系,又分析研究四大生态系统,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促进生态系统健康高效、丰富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既具有林学面相,又具有生态学面相和环境学面相,适应多学科协同创新驱动发展。
从“破碎化”向“一体化”“体系化”变迁。过去一个时期,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曾被学科和部门机械分割为各自独立的生态空间,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林不理“草”,“草”不管“林”,不顾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链食物链。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环保、林业、农业、国土、水利分别管理,不同的生态要素、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保护地,不同的管理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完整性系统性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多规合一”把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三区三线”的国土空间规划整体格局,把三大国土空间融合统一。新一轮机构改革,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归集林业部门,从体制机制上缝合为一体。“双重规划”整合国土绿化、湿地与河湖保护修复、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于一体。“山水工程”着力于治山、治水、护田于一体,基于自然整体的解决方案。林长制着力构建五级林长体系,将党政领导保护发展生态资源责任一体化,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系统性、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和统筹治理。
从GDP向GEP、NPP变迁。过去,为GDP开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草原。2010年,我国GDP跃升世界第二,但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成为制约“强起来”的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经济是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也是民生。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GDP。在创造GDP、共享GDP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既要GDP更要GEP(生态产品总值)。既要初级生态经济,又要生态保育经济、自然教育经济、森林康养经济、美丽景观经济。更加注重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把GEP作为生态空间重要衡量指标。从GDP论英雄到既要GDP又要GEP、NNP,生态保护修复也是绿色政绩,“使生态产品价值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多套数”向“一套数”“一张图”变迁。过去,国土部门“一套数”,农业部门“一套数”,林业部门“一套数”,各有“一套数”,各自为政,自圆其“数”。林业部门“爬山涉水搞调查、目测脚量干监测”,形成多个条线,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年度变更调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还有荒漠化监测、湿地调查、野生动植物专项调查,多个条线目的不同、方法不同、时点不一,虽自成体系却互相矛盾、数据打架。新一轮机构改革后,“调查”职能调整到自然资源部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林业部门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图斑和样地监测相结合,天空地一体化,由数量监测变为数量、质量、动态综合监测,并分析评价资源状况,生态系统格局、质量、生物量和碳储量等生态状况以及生态服务功能效益。至此,生态空间数据从“多套数”向“一套数”变迁,融合统一成一个体系,正在逐步实现“一张图”“一套数”。
从“索取掠夺”向“和谐共生”“投资自然”变迁。工业文明以来,全球化浪潮一浪接着一浪,人类欲望空前膨胀,不计后果的过度开发自然。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开展联合行动,协同约束发展行为,“减少伤害、减少影响、不留痕迹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自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减少1.78亿公顷,30%的森林用于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生产。过去30年,森林碳密度小幅上升。由于森林下降,森林碳汇量减少。森林与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和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促使人类重新审视森林,迫使人们彻底抛弃向自然索取、盲目占有的理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共识,并引领世界潮流。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基于上述“六个变迁”,可以沉淀出需要长期坚持的“四项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阔步向绿”。生态优先体现在生态规律优先、生态空间优先、生态产品优先、生态效益优先和生态政绩优先。要通过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恢复重建森林草原、保护恢复湿地和治理荒漠,让生态空间“阔步向深绿”。全面保护天然林、公益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效益,让生态空间从“绿起来”向“美起来”“强起来”发展。
坚持“五位一体、系统治理”。生态空间“根空间”,源源不断向城镇空间、农业空间输送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空间规模量级已大体定型,转型升级的主题是区位置换、优化结构,使国土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坚持“五位一体、系统治理”,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分空间指导、因空间制宜,一体化保护修复发展。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管理,综合统筹自然保护地体系和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合理布局绿化空间,增强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提升生态空间产能,促进生态系统健康高效。
坚持“智慧林政”“数字治理”。数据驱动林政重塑。要把“智慧林政”作为生态空间治理重点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和森林、草原、湿地、沙地荒漠生态系统管理,加快构建系统高效的生态空间治理体系。以“三调”数据为底板,做好“数字对接、空间对接、政策对接、观念对接”,多维度全方位融合,构建生态资源数据库,实现生态空间数据“一张图”“一套数”。抓好监测评价,融入“无人机+激光雷达”监测、北斗短波传输、AI(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精确对接、科学分析生态系统数据,落实科学绿化空间,服务林长制体系,支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建好生态云平台,按照“1+N”的建设框架,构建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安全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空间治理就是要增加生态产品总值(GEP),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解放和发展生态生产力,实现生态空间高颜值、生态系统高效率,生态系统稳定健康高效,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鼓励向自然投资,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生态康养、休闲民宿,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完善生态公益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碳盈余与碳赤字之间的横向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碳汇交易市场和平台,创新“碳票”“碳债券”“碳基金”等金融产品,把优质生态产品转化成优质生态资产,把生态系统优势转化为生态生产力优势。积极推动“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和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湿地公约等国际公约,开展荒漠化沙化土地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合作交流,增强林政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生态利益。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再接再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搞好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加快生态空间绿色革命,为美丽中国贡献林政力量!
注:本文为林政之变系列文章之一。本文是林政之变磨合时间最久的一篇。呼海涛为本文形成做出重要贡献。2022年1月28日于磨香斋。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党双忍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南大街19号 邮编:721600
网站备案号 陕ICP备18009244号-1 公安网备 61033102000110
Copyright © 2018-2024 tblyj.com All Rights Reserved